金属面条
2019-01-10 16:52:45戈兰高地这个名字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。戈兰高地(英文:Golan Heights,阿拉伯文:هضبة الجولان;Hadhbat al-Jaulan,希伯来文:רמת הגולן;Ramat HaGolan)南北长71公里,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,面积1800平方公里(其中以色列控制1200平方公里,占三分之二)。位于叙利亚西南部,约旦河谷地东侧。东到鲁卡德河、南到亚尔木克河、北到赫尔蒙山东坡,其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,具有丰富的水资源。最高处海拔黑门山2814米。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至今,联合国在边界设置缓冲区。
能够走进以色列亲眼看一看戈兰高地,也是我此次旅行的兴趣点之一。当我真正站在戈兰高地借助长焦镜头远望时,我终于明白:戈兰高地为什么会成为叙以争端的焦点,因为戈兰高地距离耶路撒冷240公里,距离约旦首都135公里,距离海法85公里, 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只有60公里,被称为“以色列之眼”,只要站在格兰高地,就能居高临下俯瞰到加利利谷地以及叙利亚边陲。戈兰高地就是一天然屏障,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叙利亚,谁控制了格兰高地,谁就控制了主动权,这就是戈兰高地的战略意义,触摸到了叙利亚、以色列的神经。
柔柔的荒草中潜藏着的铁丝网
今天的戈兰高地已经成为半开发的军事设施,虽然山角下还有维和部队及以军一级戒备的军营,但在这段和平时期,褪去硝烟的战战争已经可以向世人有所展现了。
机枪堡及其内部碉
当身在其中,还能感受到战场的那种压迫感和与死神聊天的恐惧感。
而现在高地依然是维和部队重要的观察哨,每天都有相关单位在此观测各方向的战势动态,保持高度的警戒。
执勤上尉P·卡林在攀谈中介绍目前叙利亚方面较为动荡,周边穆斯林国家的动态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,而他也认识我国的维和部队,主要是在当地负责医疗和土木工程。
而让我更加惊讶和震撼的倒不是战地设施,而是在一次次战事后,当地的艺术家在此创作的艺术作品,它们有别于我国类似场所的那种庄严的纪念碑和雕像,而是以炸弹、武器等的碎片和零件加工创作出来的雕塑。它们的造型可爱活泼,表达出的是人们对和平、烂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......这也许是文化和对世界观理解的不同吧。
以色列是一个沙漠中的国家,极其缺水。而格兰高地被称为“水塔“。它的西南部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,每年的降水量约500--800毫米,以色列国内百分之四十的用水来自这里。加利利湖亦是以色列的淡水来源,戈兰高地与加利利湖山水相依,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。1967年,“6·5”战争中,以色列担心叙利亚和约旦会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,切断以色列水源,于是用武力控制了戈兰高地和约旦河整个河道,同时占领了这些河流发源地的大部分地方。
其实,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戈兰高地隶属于法国统治地叙利亚,1941年独立后的叙利亚拥有戈兰高地的主权。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,周边的埃及
位于以色列北部的戈兰高地,东边可遥望叙利亚,北边可观赏黑门山
以色列在占领区修建了数十个犹太人定居点
在戈兰高地俯瞰加利利谷地
图中白色的房子是维和部队的营房
戈兰高地的可以看到当年的“眼泪谷”,是“6·5”战争中的主要战场,以色列以少于40辆的坦克击败了多于500辆的阿拉伯坦克, 广阔的山谷中仿佛还能听到坦克的轰鸣声。
今天,我们向往和平,不论是军人还是百姓。
能在一片阳光下舒心的畅游这个世界,
是大家都盼望......
感谢关注面条的公众号!请多与朋友分享此号:)
同类同业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