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面食费用社区
网站主页
热门面食
同业资讯
行业动态
本站介绍
【烟青 民俗】清明,清明
烟台青年
2021-02-21 15:04:48
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
在我国,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的农谚。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,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,也正是人们春游(古代叫踏青)的好时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。
后来,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,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,很多地方就开始在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传说,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,小编就不啰嗦啦~
还有一种说法是,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,禁火吃冷食,怕有些老弱妇孺身体受不了,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,所以才有了踏青、郊游、荡秋千、踢足球、打马球、插柳、拔河、斗鸡等户外活动,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,活动活动筋骨,增加抵抗力。因此,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,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。
受汉族文化的影响,中国的满族、赫哲族、壮族、鄂伦春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瑶族、黎族、水族、京族、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,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。
直到今天,清明节祭拜祖先,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。
清明•大家都在玩什么
荡秋千
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
蹴鞠
鞠是一种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内用毛塞紧。蹴鞠相传是黄帝发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。
踏青
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春回大地,正是郊游好时光。
植树
清明前后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自古以来,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
放风筝
每逢清明,人们白天、夜间都放风筝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称其为“神灯”。
碰鸡蛋
碰鸡蛋就是将个鸡蛋对在一起,互相捏,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,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游戏。
清明•大家都在吃什么
•蒿饼
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。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。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,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,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,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。
•青团
青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,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,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格外重要。
•清明螺
清明时节,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,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,最为丰满、肥美,故有“清明螺,抵只鹅”之说。
•撒子
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,但品种繁多。“馓子”为一油炸食品,香脆精美,古时叫“寒具”。它的流行与寒食节有关。
此外,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、蛋糕、夹心饼、清明粽、馍糍、清明粑、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。
清明•各地习俗知多少
清明时,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,但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。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咱山东的习俗和全国其他地方有何不同~
山东
招远、即墨、临朐、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,要在坟上加新土。据说是为祖先修屋,避免夏天漏雨。威海、栖霞、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,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,称为“房食”或“祊社”。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“斗鸡子”的习俗。齐山、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,称为“饭牛”。有谚语道:“打千骂万,清明一饭”。
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,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去串门,先看新媳妇坐寒食(新媳妇要像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),然后去打秋千。秋千甩得高,意味着生活过得好。这一天,妇女玩得十分痛快,因此,当地有“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”的说法。
河北
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“早清明,晚十一(农历鬼节)”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,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。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。倾城男女出郊踏青、看花、挑菜、簪柳。有谚语道:“清明不戴柳,红颜成皓首”。
上海
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、踏青,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。
青团是上海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,也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。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,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。
温州
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(清明饼)的习俗,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,学名叫曲鼠草,清明时节才有。
晋南人过清明时,习惯用白面蒸大馍,中间夹有核桃、枣儿、豆子,外面盘成龙形,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,名为“子福”。蒸一个很大的总“子福”象征全家团圆幸福。上坟时,将总“子福”献给祖灵,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。
湖州
在浙江湖州,清明节家家裹粽子,可作祭品,也可做踏青干粮。此外还喜吃清明螺: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,叫“挑青”。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,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,有利于清明后养蚕。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。浙江桐乡河山镇有“清明大似年”的说法,清明夜全家团圆吃晚餐,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:炒螺蛳、糯米嵌藕、发芽豆、马兰头等。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。吃藕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。吃发芽豆博得“发家”的口彩。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,是取其“青”字,以合“清明”之“青”。
福建
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。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,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,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。方式是,清理完坟墓环境后(如杂草、树木),先祭拜土地神,然后祭拜祖先。祭拜完后在坟墓上,用小石头压上“墓纸”,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。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,只吃冷的润饼。
四川
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,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。
川东重庆、万县等地,旧时有“上野坟”的习俗。清明节前后,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。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。什邡等地,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,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,称为“油卜”。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,上面点染彩色,以线相串,称为“欢喜团”。
山西
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不燃香、不化纸,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,有“清明坟头一片白”的说法,源于寒食节禁火。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,怕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。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,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……
晋南地区上坟后,回家时要拔些麦苗,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。晋北地区多插柳条。还有的地方,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。
晋南地区也蒸“子福”,还要做黑豆凉粉,切薄块灌汤而食。铲萎蕤草,在炕席上搓拉,名曰驱蝎。晋东南地区,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。妇女要用描金彩胜(头饰)贴在两鬓。晋北地区,习惯生黑豆芽,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。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,俗称“摊黄儿”,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,要接女邀婿,俗称“清新火”。
河南
巩县清明,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。人家祭祀青苗、牛王、洪山诸神。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。
陕西
兴平县清明,姻亲间以纸钱相赠,且互相拜墓。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,共礼一神。准备牲礼来祭祀,以祈求丰收,称为“游水”。同州县清明祭扫后,折柳枝插门;并以纸钱贴于树干,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。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,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。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、蛇保护他,所以以此作为纪念。
江苏
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,称为“撑会船”。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,据说喝了可以明目。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,还保留了寒“望绵”﹝绵山﹞的旧俗。
安徽
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。贵池县清明节,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,祈祷蚕桑有好收成。泾县称清明为“插柳节”。寿春清明,家家插柳,并悬纸钱于墓树,称为“赆野鬼”。
湖南
长沙府清明插柳,称为“记年华”。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,经数月味色不变,用以造酒尤佳。新田县农谚:“清明晴,万物成”。
广西
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,据说可使眼睛明亮。兴仁县扫完墓后,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,称为“标坟”,又叫“挂青”。开阳县扫墓时,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。祭毕,亲友就近饮宴,称为“野餐”。
江西
新建县清明拜扫,例用春饼。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。除例行的牲礼外,还以米粉作果,称为茧果,或压糯米为糕,浇上糖汁,称为饭果,犹有寒食之遗风。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,妇女皆不参加。
香港
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,港人会到祖先坟前,焚烧香烛、冥镪,奉祭物多为水果、鲜花、烧猪或白切鸡。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,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。
近数十年,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,有人相信“火烧旺地”的风水说法,放火烧杂草,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林大火。
台湾
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,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。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,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,日期由每家自定,一直到清明为止。
何以寄哀思?笔下流真情。古往今来,有多少清明时节寄托哀思的诗句打动了你?最后,就和小编一起重温一下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,聊以悼念那些逝去的生命。
《清明》
(唐)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
(明)高启
满衣血泪与尘埃,乱后还乡亦可哀。
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墳上子孙来?
《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》
(明)王磐
问西楼禁烟何处好?
绿野晴天道。
马穿杨柳嘶,人倚秋千笑,
探莺花总教春醉倒。
《寒食上冢》
(宋)杨万里
迳直夫何细!桥危可免扶?
远山枫外淡,破屋麦边孤。
宿草春风又,新阡去岁无。
梨花自寒食,进节只愁余。
《苏堤清明即事》
(宋)吴惟信
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
《寒食》
(
唐)韩翃
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
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
《途中寒食》
(唐)宋之问
马上逢寒食,途中属暮春。
可怜江浦望,不见洛桥人。
北极怀明主,南溟作逐臣。
故园肠断处,日夜柳条新。
《清明》
(宋)王禹俏
无花无酒过清明,兴味萧然似野僧。
昨日邻家乞新火,晓窗分与读书灯。
《闾门即事》
(
唐)张继
耕夫召募爱楼船,春草青青万项田;
试上吴门窥郡郭,清明几处有新烟。
多少怀念与哀思,化为不同形式的祝福。清明,愿心底一片“清明”,愿人生一途“清明”。
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
在我国,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的农谚。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,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,也正是人们春游(古代叫踏青)的好时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。
后来,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,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,很多地方就开始在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传说,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,小编就不啰嗦啦~
还有一种说法是,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,禁火吃冷食,怕有些老弱妇孺身体受不了,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,所以才有了踏青、郊游、荡秋千、踢足球、打马球、插柳、拔河、斗鸡等户外活动,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,活动活动筋骨,增加抵抗力。因此,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,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。
受汉族文化的影响,中国的满族、赫哲族、壮族、鄂伦春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瑶族、黎族、水族、京族、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,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。
直到今天,清明节祭拜祖先,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。
清明•大家都在玩什么
荡秋千
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
蹴鞠
鞠是一种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内用毛塞紧。蹴鞠相传是黄帝发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。
踏青
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春回大地,正是郊游好时光。
植树
清明前后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自古以来,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
放风筝
每逢清明,人们白天、夜间都放风筝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称其为“神灯”。
碰鸡蛋
碰鸡蛋就是将个鸡蛋对在一起,互相捏,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,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游戏。
清明•大家都在吃什么
•蒿饼
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。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。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,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,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,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。
•青团
青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,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,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格外重要。
•清明螺
清明时节,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,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,最为丰满、肥美,故有“清明螺,抵只鹅”之说。
•撒子
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,但品种繁多。“馓子”为一油炸食品,香脆精美,古时叫“寒具”。它的流行与寒食节有关。
此外,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、蛋糕、夹心饼、清明粽、馍糍、清明粑、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。
清明•各地习俗知多少
清明时,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,但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。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咱山东的习俗和全国其他地方有何不同~
山东
招远、即墨、临朐、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,要在坟上加新土。据说是为祖先修屋,避免夏天漏雨。威海、栖霞、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,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,称为“房食”或“祊社”。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“斗鸡子”的习俗。齐山、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,称为“饭牛”。有谚语道:“打千骂万,清明一饭”。
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,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去串门,先看新媳妇坐寒食(新媳妇要像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),然后去打秋千。秋千甩得高,意味着生活过得好。这一天,妇女玩得十分痛快,因此,当地有“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”的说法。
河北
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“早清明,晚十一(农历鬼节)”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,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。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。倾城男女出郊踏青、看花、挑菜、簪柳。有谚语道:“清明不戴柳,红颜成皓首”。
上海
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、踏青,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。
青团是上海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,也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。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,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。
温州
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(清明饼)的习俗,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,学名叫曲鼠草,清明时节才有。
晋南人过清明时,习惯用白面蒸大馍,中间夹有核桃、枣儿、豆子,外面盘成龙形,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,名为“子福”。蒸一个很大的总“子福”象征全家团圆幸福。上坟时,将总“子福”献给祖灵,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。
湖州
在浙江湖州,清明节家家裹粽子,可作祭品,也可做踏青干粮。此外还喜吃清明螺: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,叫“挑青”。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,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,有利于清明后养蚕。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。浙江桐乡河山镇有“清明大似年”的说法,清明夜全家团圆吃晚餐,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:炒螺蛳、糯米嵌藕、发芽豆、马兰头等。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。吃藕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。吃发芽豆博得“发家”的口彩。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,是取其“青”字,以合“清明”之“青”。
福建
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。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,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,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。方式是,清理完坟墓环境后(如杂草、树木),先祭拜土地神,然后祭拜祖先。祭拜完后在坟墓上,用小石头压上“墓纸”,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。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,只吃冷的润饼。
四川
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,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。
川东重庆、万县等地,旧时有“上野坟”的习俗。清明节前后,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。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。什邡等地,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,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,称为“油卜”。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,上面点染彩色,以线相串,称为“欢喜团”。
山西
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不燃香、不化纸,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,有“清明坟头一片白”的说法,源于寒食节禁火。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,怕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。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,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……
晋南地区上坟后,回家时要拔些麦苗,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。晋北地区多插柳条。还有的地方,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。
晋南地区也蒸“子福”,还要做黑豆凉粉,切薄块灌汤而食。铲萎蕤草,在炕席上搓拉,名曰驱蝎。晋东南地区,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。妇女要用描金彩胜(头饰)贴在两鬓。晋北地区,习惯生黑豆芽,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。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,俗称“摊黄儿”,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,要接女邀婿,俗称“清新火”。
河南
巩县清明,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。人家祭祀青苗、牛王、洪山诸神。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。
陕西
兴平县清明,姻亲间以纸钱相赠,且互相拜墓。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,共礼一神。准备牲礼来祭祀,以祈求丰收,称为“游水”。同州县清明祭扫后,折柳枝插门;并以纸钱贴于树干,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。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,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。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、蛇保护他,所以以此作为纪念。
江苏
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,称为“撑会船”。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,据说喝了可以明目。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,还保留了寒“望绵”﹝绵山﹞的旧俗。
安徽
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。贵池县清明节,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,祈祷蚕桑有好收成。泾县称清明为“插柳节”。寿春清明,家家插柳,并悬纸钱于墓树,称为“赆野鬼”。
湖南
长沙府清明插柳,称为“记年华”。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,经数月味色不变,用以造酒尤佳。新田县农谚:“清明晴,万物成”。
广西
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,据说可使眼睛明亮。兴仁县扫完墓后,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,称为“标坟”,又叫“挂青”。开阳县扫墓时,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。祭毕,亲友就近饮宴,称为“野餐”。
江西
新建县清明拜扫,例用春饼。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。除例行的牲礼外,还以米粉作果,称为茧果,或压糯米为糕,浇上糖汁,称为饭果,犹有寒食之遗风。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,妇女皆不参加。
香港
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,港人会到祖先坟前,焚烧香烛、冥镪,奉祭物多为水果、鲜花、烧猪或白切鸡。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,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。
近数十年,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,有人相信“火烧旺地”的风水说法,放火烧杂草,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林大火。
台湾
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,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。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,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,日期由每家自定,一直到清明为止。
何以寄哀思?笔下流真情。古往今来,有多少清明时节寄托哀思的诗句打动了你?最后,就和小编一起重温一下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,聊以悼念那些逝去的生命。
《清明》
(唐)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
(明)高启
满衣血泪与尘埃,乱后还乡亦可哀。
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墳上子孙来?
《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》
(明)王磐
问西楼禁烟何处好?
绿野晴天道。
马穿杨柳嘶,人倚秋千笑,
探莺花总教春醉倒。
《寒食上冢》
(宋)杨万里
迳直夫何细!桥危可免扶?
远山枫外淡,破屋麦边孤。
宿草春风又,新阡去岁无。
梨花自寒食,进节只愁余。
《苏堤清明即事》
(宋)吴惟信
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
《寒食》
(
唐)韩翃
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
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
《途中寒食》
(唐)宋之问
马上逢寒食,途中属暮春。
可怜江浦望,不见洛桥人。
北极怀明主,南溟作逐臣。
故园肠断处,日夜柳条新。
《清明》
(宋)王禹俏
无花无酒过清明,兴味萧然似野僧。
昨日邻家乞新火,晓窗分与读书灯。
《闾门即事》
(
唐)张继
耕夫召募爱楼船,春草青青万项田;
试上吴门窥郡郭,清明几处有新烟。
多少怀念与哀思,化为不同形式的祝福。清明,愿心底一片“清明”,愿人生一途“清明”。
同类同业资讯
第十讲标题含义及作用每日一练合集
2020-01-23
大家访谈度尽劫波志不改
2020-04-27
何鹤:乡愁与田园诗词创作
2021-02-02
朝廷 从道还是从君:一个晚清大臣用尸谏回答这个选择题
2020-01-17
清欢诗稿
2020-02-17
【特别关注】家具业倒下的N种死法:企业内部人浮于事——病变死
2020-03-01
史上最全定西土话及解释
2020-01-23
用不一样的方式,遇见不一样的千年寿春!
2020-04-13
“皇帝瞧戏——王看”峰峰地名歇后语~棒棒哒
2019-10-22
我是一个普通人——熊四智教授访谈录
2020-01-16
“渭北一宝”——蒲城椽头蒸馍
2020-03-20